探寻霸王窑
唐建校
文章字数:1034
文章浏览数:
初闻霸王窑,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那时,村上一位正在读高中的王姓叔叔,向我讲述了霸王窑的故事,同时分享了他参观后的诸多感触。那些残酷的过往、悲惨的画面,宛如一颗承载着沉重情绪的种子,深深地埋入了我幼小的心灵,令我满是好奇,又深感沉重。
后来,我在铜川印台区工作,曾无数次路过霸王窑所在地,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去实地探寻一番。
这天中午,趁着冬日暖阳,我与几位同事相约,一同驱车前往霸王窑。沿着342国道一路向东,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抵达了霸王窑。
此处山峦环绕,与村庄相隔甚远,漫山遍野的刺槐在冬日里显得毫无生机,平添几分孤寂,一种莫名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一排坐北朝南的青砖房子映入眼帘,只有残砖烂瓦,门窗早已不见踪迹,整个建筑显得破败不堪。不过,“霸王窑阶级教育馆”几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
当准备进入馆内时,紧张与恐惧的情绪愈发浓烈,我们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终于鼓足了勇气,踏入这曾经的霸王窑。我轻轻挥动手中的木棍,试图拂去那密密麻麻缠绕着的蜘蛛网,想要看看它真实的模样。没料到,刚走进去就闻到刺鼻的气味,原来里面被堵得严严实实,不经意间,沉重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座煤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最初名为“复兴煤矿”,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后来,矿主残酷的剥削以及野蛮的压迫行径,使得这里沦为了令人胆寒的“霸王窑”。民间曾有歌谣极为真切地描绘出了当时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那是令人不敢直视的苦难。
我站立在这片土地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过去,仿佛亲眼看到了矿工们在那黑暗幽深的矿井中艰难劳作的身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仅仅是为了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家中的老小。矿主对他们的生命毫不在意,肆意打骂、压榨,致使无数矿工伤亡,白骨堆积如山。这无疑是一段浸满血泪的历史,是旧时代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建成了阶级教育馆,1970年开馆,1977年闭馆,在8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10余万人来此接受忆苦思甜教育。霸王窑宛如一座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如今,尽管阶级教育馆已不再使用,但它所承载的那段历史,永远不会被岁月尘封。
探访完霸王窑,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绝非一次普通的探访,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
霸王窑时刻告诫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努力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我在铜川印台区工作,曾无数次路过霸王窑所在地,始终未曾停下脚步,去实地探寻一番。
这天中午,趁着冬日暖阳,我与几位同事相约,一同驱车前往霸王窑。沿着342国道一路向东,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抵达了霸王窑。
此处山峦环绕,与村庄相隔甚远,漫山遍野的刺槐在冬日里显得毫无生机,平添几分孤寂,一种莫名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一排坐北朝南的青砖房子映入眼帘,只有残砖烂瓦,门窗早已不见踪迹,整个建筑显得破败不堪。不过,“霸王窑阶级教育馆”几个大字依旧清晰可辨。
当准备进入馆内时,紧张与恐惧的情绪愈发浓烈,我们几个人互相看了看,终于鼓足了勇气,踏入这曾经的霸王窑。我轻轻挥动手中的木棍,试图拂去那密密麻麻缠绕着的蜘蛛网,想要看看它真实的模样。没料到,刚走进去就闻到刺鼻的气味,原来里面被堵得严严实实,不经意间,沉重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这座煤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最初名为“复兴煤矿”,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后来,矿主残酷的剥削以及野蛮的压迫行径,使得这里沦为了令人胆寒的“霸王窑”。民间曾有歌谣极为真切地描绘出了当时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那是令人不敢直视的苦难。
我站立在这片土地上,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过去,仿佛亲眼看到了矿工们在那黑暗幽深的矿井中艰难劳作的身影。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承受着高强度的工作,仅仅是为了赚取微薄的收入,来养活家中的老小。矿主对他们的生命毫不在意,肆意打骂、压榨,致使无数矿工伤亡,白骨堆积如山。这无疑是一段浸满血泪的历史,是旧时代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被建成了阶级教育馆,1970年开馆,1977年闭馆,在8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10余万人来此接受忆苦思甜教育。霸王窑宛如一座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要好好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如今,尽管阶级教育馆已不再使用,但它所承载的那段历史,永远不会被岁月尘封。
探访完霸王窑,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这绝非一次普通的探访,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它让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新旧社会的天壤之别。
霸王窑时刻告诫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在新时代,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努力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