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老乡 欢迎回家”
文章字数:2440
文章浏览数:
(上接第一版)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我市于春节前后开展归雁人才系列主题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归雁回铜川 同心谋转型”。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党建办(基层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商联等部门利用春节前后空档期,组织返乡企业家、回乡学子、返乡农民工及流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代表赴企业、入园区看发展、谈变化、提建议、搭桥梁、招客商、引人才,助力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外面天寒地冻,但在政企恳谈会暨市直属商会联合年会现场,却洋溢着坦诚热烈的氛围。
苏陕(东西部)合作促进会、吉林省陕西商会、陕西省浙江商会等16家友好商协会负责人以及市直属商会会员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大家围绕“深化推进‘三个年’·‘同心’聚力促发展”主题面对面交流,共叙乡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许多企业家分享了在外经商经验和资源,市级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现场推送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企业家实地感受家乡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不少企业家表示,要加强家乡与外地的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对接、引进优质项目,为铜川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铜川。
这次活动把政策服务送到了企业家的心坎上,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在此次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铜川近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同时激励着我不断奋斗,希望在未来可以回到家乡,为铜川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回乡学子话教育活动中,一位返乡大学生深情地说。
春节前后,市教育局先后联系返乡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向他们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取得的成效成绩。特别向他们宣传了我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并重点解读了博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等教育紧缺型人才来铜就业待遇补助等政策。
家乡筑“暖巢”,引得“雁归来”。许多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学习、积累能量,为回乡发展及家乡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添势助力。不少高层次人才表示,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多宣传铜川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科研院所、省外客商了解铜川、投资铜川。市一中、耀州中学等与北师大、陕师大等20余名高层次人才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人才回引,赋能乡村振兴路
“大家坐在一起叙乡情,了解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气氛很好,也拓宽了我的思路。如果家乡有需要,我愿意尽己所能。”提起春节期间新区坡头街道召开的返乡人员座谈会,外出务工人员李新鹏记忆犹新。
春节前夕,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为进一步了解务工人员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增强他们回乡就业创业热情,1月23日,我市召开2025年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25名返乡务工人员代表以及创业代表和社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市人社局围绕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等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政策介绍和解读,让外出务工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政策的温暖。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合我市企业用工情况,介绍了部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薪资待遇,两名创业代表分享了创业案例和经验。
交流中,返乡务工人员畅所欲言,讲述了在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和收获。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希望我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建议挖掘更多优质岗位,吸引更多人回乡就业。
许多返乡务工人员认为,活动办得非常好,增强了大家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春节前后,我市还开展了致富带头人话振兴活动、“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四乡”人才回引活动,通过敲门入户、进企入园、面对面交谈、座谈交流等方式,聚集各类人才共话乡村发展愿景,鼓励大家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并将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宜君县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开展“四乡”人才“情系家乡,共叙发展”等主题新春座谈会、村级发展茶话会等活动48次,激发返乡人才的投资创业热情;印台区累计走访“四乡”人才500余人,对返乡意愿较强的45名“四乡”人才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持续跟踪、定期回访;王益区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15场次,参与人数达143人次,建立返乡人才交流群6个,目前已为14名返乡人才提供了创业场地,开展技术培训7场次,培训人数达163人次;耀州区组织60余名“四乡”人才及相关人员共同参观本村产业项目等,各镇(街道)举办新春座谈会11场次,号召“四乡”人才积极为家乡出谋划策、共绘宏图;新区召开了21场“四乡”人才恳谈会,参会总人数达到276人次,已初步筛选出91名符合条件的后备人才,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6%。
以信寄情,共绘发展新蓝图
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汇聚了“归雁”人才回馈家乡、共谋发展的力量。而三封情深意切的慰问信,更是温暖了“归雁”人才的心。
在归雁人才系列主题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向在外工作的铜川籍专家人才和历届中省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分别寄发一封信,介绍近年来铜川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诚挚邀请在外铜川籍专家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为铜川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推荐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同时,各区县通过微信公众号、人才交流等平台向返乡人才发送一封信,介绍近年来家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鼓励返乡人员在家乡寻找发展机会,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铜川行,一生铜川情。”收到信的博士朋友深受感动,表示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铜川建设、支持铜川发展,为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建言献策,开展更多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零距离的交流互动、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心与心的真诚交融,这场归雁人才系列主题活动中发出了“真情呼唤游子回归 号召共同建设家乡”的号召,让“归雁”人才常回家看看,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铜川正通过“归雁”人才政策,吸引和汇聚各方英才,全面开启经济转型新征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归雁回铜川 同心谋转型”。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市委党建办(基层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商联等部门利用春节前后空档期,组织返乡企业家、回乡学子、返乡农民工及流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代表赴企业、入园区看发展、谈变化、提建议、搭桥梁、招客商、引人才,助力全市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外面天寒地冻,但在政企恳谈会暨市直属商会联合年会现场,却洋溢着坦诚热烈的氛围。
苏陕(东西部)合作促进会、吉林省陕西商会、陕西省浙江商会等16家友好商协会负责人以及市直属商会会员代表450余人齐聚一堂,大家围绕“深化推进‘三个年’·‘同心’聚力促发展”主题面对面交流,共叙乡情、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许多企业家分享了在外经商经验和资源,市级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现场推送政策和资金支持,让企业家实地感受家乡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不少企业家表示,要加强家乡与外地的经济合作、促进产业对接、引进优质项目,为铜川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铜川。
这次活动把政策服务送到了企业家的心坎上,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在此次交流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铜川近些年来的发展与变化,同时激励着我不断奋斗,希望在未来可以回到家乡,为铜川的发展贡献力量。”在回乡学子话教育活动中,一位返乡大学生深情地说。
春节前后,市教育局先后联系返乡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向他们介绍了近年来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教育质量提升和办全省一流基础教育取得的成效成绩。特别向他们宣传了我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并重点解读了博士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费师范生等教育紧缺型人才来铜就业待遇补助等政策。
家乡筑“暖巢”,引得“雁归来”。许多大学生表示,要认真学习、积累能量,为回乡发展及家乡招才引智牵线搭桥、添势助力。不少高层次人才表示,将利用自身的优势多宣传铜川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引导更多的有志青年、科研院所、省外客商了解铜川、投资铜川。市一中、耀州中学等与北师大、陕师大等20余名高层次人才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
人才回引,赋能乡村振兴路
“大家坐在一起叙乡情,了解家乡未来的发展规划,气氛很好,也拓宽了我的思路。如果家乡有需要,我愿意尽己所能。”提起春节期间新区坡头街道召开的返乡人员座谈会,外出务工人员李新鹏记忆犹新。
春节前夕,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为进一步了解务工人员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增强他们回乡就业创业热情,1月23日,我市召开2025年返乡务工人员座谈会,25名返乡务工人员代表以及创业代表和社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参加。
座谈会上,市人社局围绕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入驻等向大家进行了详细的政策介绍和解读,让外出务工人员深深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政策的温暖。3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合我市企业用工情况,介绍了部分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和薪资待遇,两名创业代表分享了创业案例和经验。
交流中,返乡务工人员畅所欲言,讲述了在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和收获。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希望我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本地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建议挖掘更多优质岗位,吸引更多人回乡就业。
许多返乡务工人员认为,活动办得非常好,增强了大家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春节前后,我市还开展了致富带头人话振兴活动、“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四乡”人才回引活动,通过敲门入户、进企入园、面对面交谈、座谈交流等方式,聚集各类人才共话乡村发展愿景,鼓励大家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并将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人才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带动家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宜君县各基层党组织及时开展“四乡”人才“情系家乡,共叙发展”等主题新春座谈会、村级发展茶话会等活动48次,激发返乡人才的投资创业热情;印台区累计走访“四乡”人才500余人,对返乡意愿较强的45名“四乡”人才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行持续跟踪、定期回访;王益区召开返乡人才座谈会15场次,参与人数达143人次,建立返乡人才交流群6个,目前已为14名返乡人才提供了创业场地,开展技术培训7场次,培训人数达163人次;耀州区组织60余名“四乡”人才及相关人员共同参观本村产业项目等,各镇(街道)举办新春座谈会11场次,号召“四乡”人才积极为家乡出谋划策、共绘宏图;新区召开了21场“四乡”人才恳谈会,参会总人数达到276人次,已初步筛选出91名符合条件的后备人才,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6%。
以信寄情,共绘发展新蓝图
系列活动丰富多彩,搭建了信息交流平台,汇聚了“归雁”人才回馈家乡、共谋发展的力量。而三封情深意切的慰问信,更是温暖了“归雁”人才的心。
在归雁人才系列主题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向在外工作的铜川籍专家人才和历届中省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分别寄发一封信,介绍近年来铜川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成就,诚挚邀请在外铜川籍专家人才和博士服务团来铜挂职人员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为铜川发展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推荐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助推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同时,各区县通过微信公众号、人才交流等平台向返乡人才发送一封信,介绍近年来家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鼓励返乡人员在家乡寻找发展机会,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次铜川行,一生铜川情。”收到信的博士朋友深受感动,表示在新的一年继续关注铜川建设、支持铜川发展,为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牵线搭桥、建言献策,开展更多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零距离的交流互动、面对面的思想碰撞、心与心的真诚交融,这场归雁人才系列主题活动中发出了“真情呼唤游子回归 号召共同建设家乡”的号召,让“归雁”人才常回家看看,共话桑梓、共叙乡情、共谋发展。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铜川正通过“归雁”人才政策,吸引和汇聚各方英才,全面开启经济转型新征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铜川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