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及其后人
张启锋
文章字数:907
文章浏览数:

孙思邈一生终身不仕,隐于山野治病救人,医德高贵不分贫贱。他潜心研究中医药,著书立说,为我国医学和药物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百科全书,备受世人瞩目。他博学多才,广泛涉猎经史百家,先后为《老子》《庄子》作注,并撰有《福禄论》《会三教论》。后人尊孙思邈为“药王”,千百年来,全国各地为其建祠立庙,以示纪念,香火不断。
孙思邈之子孙行,清情雅韵,喜好读书。唐调露二年(公元680年),中进士甲科,被朝廷任命为鄜州洛交县(今陕西富县)尉。不久,父亲孙思邈去世,他去职丁忧,守孝完后,补洛州渑池县(今河南三门峡市)尉。后奉调进京,任右拾遗,成为唐高宗李治身边的近臣。后来,母亲去世,守孝期间,他哀伤不已,面容消瘦,为时人叹之。孙行后任凤阁舍人及凤阁、鸾台、夏官三司侍郎、左台御史大夫和司礼卿、朝散大夫等职。武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十一月,孙行病逝于洛阳道化里的私邸,享年六十岁,葬于洛阳北邙山。葬时,从简,以时服下葬,秉承了父亲孙思邈的遗风。
孙思邈的孙子有孙淑、孙济、孙溥,其中,孙溥后来做了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