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帮扶结硕果 “空心村”逆袭“百万村”

本报记者 杨佳

字数:954 2025-04-20

  王石凹村是印台区较为偏远的村子之一,这里三面环山,交通极为不便,目前全村316户910人,常住仅有180余人。

  “空心村”的“先天性”不足,让人难以相信王石凹村在2024年打出了一场“翻身仗”,村集体经济首次突破了100万元大关,实现从脱贫户到农户分红全覆盖。

  近年来,王石凹村把连翘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利用当地自然禀赋,在陕西科技大学的定点帮扶下开始向外突围。

  “我们定下了建设千亩(500亩人工种植+500亩野生种植)连翘种植基地的发展目标,先把量做起来,再推动质的跃升。”陕西科技大学驻王石凹村第一书记姜兴健说道。

  千亩目标的底气从何而来?姜兴健说,周边现存500亩野生连翘有力印证了“药王故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连翘种植、管护、采摘不需要太多人力,“懒人经济”通过低人力需求化解劳动力流失的结构性矛盾。再者,铜川作为药王故里,千年中医药文化积淀赋予连翘产业独特的品牌价值。

  野生连翘虽然价格比不上人工种植的,但是零投入+不费工,对村民来说是一笔丰厚的“纯利润”。市场导向下,王石凹村连翘种植规模逐年上升。

  自然禀赋优势被作为破题之处,科技又给产业“点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后劲不足的短板。今年,王石凹村连翘种植面积达1200亩(700亩人工种植+500亩野生连翘)。通过优化产业链前端,探索下游业态,已经形成集种植、育苗、加工、仓储、销售、研发为一体的连翘全产业链。

  利用陕西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和陕西省农产品技术加工研究院优势,为村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培训支撑,从育种、种植、管理、加工到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先后有10余名食品学、药学专家、设计学专家教授出城进村,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种类药材进行药理成分分析,专家发现:同一批连翘同时种植后,王石凹村连翘的药力、挂果率普遍较高,药材质量位于全国前列。

  “通过科学检测,表明连翘最佳采收季为7月下旬。抢青采收,连翘药力未完全生成,采收过晚则又面临果实木质化问题。”姜兴健提议,必须建立精准采收机制。

  提升亩均效益,要在种业振兴上发力。陕西科技大学今年启动了培育“铜翘1号”良种选育工作,将填补铜川地区连翘育苗空白。目前,该村的连翘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市场供不应求。

  “2024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给村民直接和间接分红超过50万元。今年,我们将重点突破药企全产业链合作,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姜兴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