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青春逐梦人 乡村振兴建功业

本报记者 郗海琴

字数:966 2025-05-11

  “90后”音乐教师李文瑞正在为印台区广阳镇西固小学的孩子们上音乐课。 本报记者 郗海琴摄

  太初纳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豪在果园查看果树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董唯韦摄

  宜君县公安局哭泉森林派出所民警安祯走村入户讲解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盗等知识。 本报记者 张欢欢摄

  印台区王石凹村驻村第一书记姜兴健整合陕西科技大学专家智库资源开展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系列农产品包装设计。 本报记者 郗海琴摄

  王益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青年技术员在羊场开展布鲁氏菌检测净化工作。 本报记者 董唯韦摄

  在耀州区,第一村医侯瑜正在为小丘镇独冢村的村民做健康检查。 本报记者 李阳摄

  小麦生长关键期,耀州区新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青年技术员正用无人机对麦田进行“一喷三防”作业。 本报记者 张红摄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着知识、热血与梦想,奔赴广袤乡村。在铜川,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正用青春的热情在塬峁沟壑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故事……
  他们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拓荒者”,以青春为犁铧,在田野间开垦出希望的沃土。在宜君,青年人王文豪回乡创业,用科技呵护果树生长,让传统农业焕发生机。在印台区,青年人姜兴健扎根王石凹村七个年头,他把小连翘做成了大产业,并化身主播,让农产品卖了个好价钱。在耀州区,新兴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的热血青年正操作无人机为麦田喷洒农药,为夏粮丰收筑牢坚实防线。在王益区,一批青年农业技术员走进养殖场,用知识做好牲畜疫病防控工作。青年扎根农村,带来了新思维、新技术,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用产业之火点燃了乡村发展的引擎。
  他们是乡村群众的“守护者”,用赤诚之心架起民生桥梁,在千家万户间穿梭忙碌。在耀州区,第一村医侯瑜走村入户,为村民送去健康检查,用贴心守护乡亲们的安康;在宜君县,青年民警安桢穿梭于村落之间,普及预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盗知识,为乡村筑牢安全屏障。在印台区广阳镇,“90后”音乐教师李文瑞用琴声点亮孩子们的梦想,让乡村校园飘起欢快的旋律。青年们不怕辛苦,甘于清贫,在基层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坚守诠释着对乡土的热爱与责任。
  从田间地头的产业攻坚到村头巷尾的民生服务,这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乡村的广度,用智慧挖掘土地的深度。他们把青春写在大地上,让理想在泥土中生根,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不是梦想的“终点”,而是建功立业的“起点”。